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探讨

【作者】 王 玲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九龙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化教学作为一种能让数学与生活直接建立联系的教学法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结合西师版小学数学教材从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策略以及生活化教学实施的注意事项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旨在优教提效,激发学生主体性,最大限度地培养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方法和思想解决生活问题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实践策略;实施注意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数学教学在落实核心素养要求中也在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生活化教学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且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方法,良好的助教优学优势,越来越受到一线教师青睐。在“双主双优”教改推进中,我对生活化教学进行了研究,获得了一些认知。本文将以西师版小学数学教材教学实践为例探讨生活化教学的具体应用策略及其实践作用。
  一、数学课堂实施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的小学生对抽象数学概念的理解往往感到吃力,有困难。通过生活化教学,不仅可以唤醒学生生活经验作铺垫还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相结合,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受到数学知识实用性刺激而产生学习兴趣,由此增强学习积极性。
  (二)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师生活化教学的实施引领下学生不自觉地就会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这样的知识应用经历自然就会促进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高。这种教学方法的实施不仅能增强学生数学实践体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能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生活的反哺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
  (三)促进学生“三会”形成
  核心素养的“三会”全都与现实世界进行了关联。生活化教学本身都特别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性,强调主体实践。而实施生活化教学就是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实现“四能”。这一过程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形成数学思维,还能在观察现实世界的基础上发展数学语言,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二、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策略
  (一)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来引入新知开启生活化教学。例如,在教学西师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关于“分数”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设置一个“分蛋糕”的情境:假设有一个蛋糕需要平均分给几个小姑娘,每个小姑娘能得到多少蛋糕?通过这样的情境设置,引出分数的概念,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自然就会点燃探索分数意义的兴趣,积极投入到问题解决中。
  (二)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
  实施生活化教学不仅要求教师将数学知识引入到现实生活中也要求他们从生活中挖掘数学素材,以另一种方式将数学与生活进行结合。例如,在教学“图形的变换”时可以利用学生常见的物品(如纸张、剪刀等)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折叠、剪切等方式体验图形的变换过程。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使参与者更加直观地理解数学知识,发展动手学能力。
  (三)开展生活化数学活动
  除了课堂教学知识外,教师还可以结合教材提供的平台组织学生开展生活化的数学活动。例如,在学习“统计”相关知识时可以让学生调查家庭成员的喜好、身高、体重等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巩固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还能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四)布置生活化数学作业
  布置作业是巩固和检查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环节和有效手段。教师可以布置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数学作业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学习“面积”相关知识后可以让学生回家测量自己房间的面积,并计算出所需地砖的数量和费用。这样的作业既有趣味性又有实用性,能够起到了激兴培趣增主体性的作用。
  三、生活化教学的实施注意
  (一)适度引入生活化元素
  虽然生活化教学能够激兴培趣,但过度引入生活化元素可能会使教学偏离主题,影响学生认知,对新知识的掌握达不到要求。因此,教师在实施生活化教学时应注意适度原则以确保生活化元素与数学知识的紧密结合。
  (二)注重数学知识的本质
  生活化只是教学手段之一,其目的是为了唤醒学生生活经验和更好地帮助他们理解、掌握和建构数学知识。因此,在实施生活化教学时教师应注重数学知识的本质和内在逻辑结构,避免过分强调生活化而忽视数学知识传授的方法创新。
  (三)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由于经历不同都有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教师在实施生活化教学时应注意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而选用恰当的生活素材。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教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在生活化教学中受益。
  (四)不断反思和改进教学方法
  生活化教学虽不是新法子,但也现成经验可借鉴,实践中仍需要教师且探索且运用。作为一线教师应定期对自我教法进行反思和总结,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还应关注学生反馈意见,积极采纳他们建议以改进、优化教学方法。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以上论述可知,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打通教材与现实联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更好地发挥生活化教学的这些作用教师还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需要教师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化元素并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二是创设有趣且富有挑战性的生活化教学情境以激兴培趣增主体性;三是注重数学知识的本质传授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四是要不断反思和改进、优化生活化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实施生活化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有效地理解、掌握和建构数学知识,促进学生“三会”形成。但同时也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生活化教学策略,为学生更好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张立海,小学数学课堂中生活化教学策略探讨[J].读与写:教师,2020年。
  [2]霍爱华,探讨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教学策略[J].数码设计,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