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阅读教学探索

【作者】 曹华瑞

【机构】 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第四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针对目前在固有的、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所凸显出的小学语文教学从目标到内容、从内容到形式都过于封闭、过于狭窄、过于单一的弊病,改革以往逐课学习的独立教学模式,拓宽语文学习层面,拓深语文学习深度,拓展语文学习能力势在必行。因此,有必要开展单元整体读写教学探索。小学语文单元整体阅读教学,与以往的单片阅读教学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语文能力的培养上都有所不同。单元整体阅读教学先是整合了教材,再就是注重学生多层级阅读能力的培养。然而单元整体阅读教学又并非是脱离了《语文课程标准》,它是以课程标准的要求为前提,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整合与教学。
  【关键词】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阅读;课堂教学;打包;整合;兴趣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教师应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由此可知,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教师的从整体入手,全面推进非常关键,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母语的初始阶段,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获得,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确立,识字写字、说话写话,朗读默读,以及穿插在这些活动中的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和提升等,教师的整体教学观念才是这些得以有效培养的途径。
  一、单元整体阅读教学的理论基础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或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在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基础上,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结构框架和可以操作的教学活动程序。陶行知先生说:“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即现在说的“以学定教”,其实可衍生为以下内涵:因文而异,因需而设,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教学要遵循一定的教学模式,但模式不是永恒的,也不是万能的,所以不能拘囿于模式,需要冲破固有模式的禁锢,不断创新,改革陈旧的、不能适应学生发展水平的模式,以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和能力方面的需求,达到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以学定教,教随学而生。
  语文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定宽厚的文化根基。针对目前在固有的、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所凸显出的小学语文教学从目标到内容、从内容到形式都过于封闭、过于狭窄、过于单一的弊病,改革以往逐课逐课的独立教学模式,拓宽语文学习层面,拓深语文学习深度,拓展语文学习能力势在必行。因此,有必要开展单元整体读写教学探索。
  小学语文教材编写者将汉字的字、词、句、篇和语、修、逻、文等知识点,通过听、说、读、写能力训练的形式呈现在一个个单元中,让学生循序渐进地依次掌握。同时将知识、技能的项目按照逻辑安排的序列加以安排,其中的每个项目都必须从前面已学的项目中分解出来。教材中的每个单元之间呈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方式排列,它们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共同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构成了小学语文教学所凭依的体系。同时,每个单元相对于完整的体系来说,又是独立的相对完整的个体,有集中的知识点和能力点,有完整的主题构建,有一以贯之的情境氛围,并且,主题与情境是紧密联系的。
  二、单元整体阅读教学的三大特点
  (一)教学时间的统筹安排
  教师要对整个单元进行时间的统筹安排,整个单元用多少课时,不同类型的课又分别用多少课时,特别是要给综合实践活动留下充足的活动时间,什么时间制定活动计划,什么时间进行活动过程督促与指导,什么时间进行活动的总结与深化等,只有超前安排,统筹兼顾,才能步步为营。
  (二)教学内容的统筹安排
  指精读课文的顺序可以根据需要调换,讲读课、阅读课和语文天地内容的融合与渗透,体现在课堂上即以点及面,逐步扩大,以衣带水,举一反三,让学生在多种内容,多种形式的刺激与复现下,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最终获得知识与素养。
  (三)语文素养交互融合
  语文素养交互融合,是指在语文教学中,立足文本,对每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听说读写训练,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进行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全面提升。
  三、单元整体阅读教学的多元整合
  多元整合,即确定本单元主题和本单元的知识点。知识存在于由情境设置的语文活动中,并不断运用得以发展,具有情境性。因此,情境充当了呈现知识的载体。主题依托具体情境而呈现语言知识点和语言技能训练点。而作为载体的情境还原了知识与技能的语境,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与生活情境、生活实践一体的理念。那么,单元就可以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打包”式教学,即多元整合法。
  (一)整体式阅读整体单元
  整体式阅读就是按照简便易行的程序,对单元从整体上快速理解的一种阅读方法。整体式阅读程序一般由以下板块依次构成:
  第一个板块:学生自学。
  ①目随心动,看遍全单元文字。②用笔勾、画、圈、批出自己捕捉到的单元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点,即单元主题,并用文字描述出呈现单元主题的载体──单元情境。③在相应的内容旁边写出自己拟定的有关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的建议,包括哪些内容可作为随文练笔的训练点和课外拓展篇目与书目。④提出对教材批判性的建议和意见,或对教材进行提纲挈领式的补充。
  第二个板块:师生共同交流。
  生先后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教师引领学生全班交流上述内容。教师帮助学生对交流所得进行综合、整理、判断、分析和归纳,师生共同拟定本单元教学策略、教学构架等,为下一步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整体式精读主体课文
  每一个整体单元都有一到两篇主体课文,它们是呈现语文基础知识的主要阵地,是进行语文能力训练的重要依托。所以教学主体课文要做到:要立足双基,完成教学三维立体目标;要覆盖整组,能起到引领整组学习活动的示范作用,还要关注整个小学阶段教材,乃至一生语文素养的发展,立意深远;要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文本的价值取向,并形成独特体验;要适度地进行拓展,提升学生阅读品质。
  因学生有了单元整体式阅读作为基础,那么,每个单元如非一篇主体课文,则可以采取“打包”式教学,即以第一篇主体课文为主,第二篇为辅,两者整合起来同堂教学。
  教学中,学生运用在整体阅读全组中拟定的学习方法和策略进行自读自悟。教师引领学生作最后的归纳、梳理工作。教师要在提问、点拨、小结上下功夫。这种方法摒弃了传统的逐课教学,把学习的主动权最大限度地交给学生,教师在学习的关键处做方法的指导和过程的推进,还给学生最大的学习活动和思维活动空间,为学生营造主动发展的良好环境。
  (三)概略式阅读略读课文
  略读课文是阅读的拓展,是主体课文的延伸。学习略读课文,就是对在主体课文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的检验,即由“心知其故”到“经常历练”(陶行知语)。单元中的几篇略读课文,也可以整合起来阅读。教学略读课文,一般进行浏览式阅读:明确阅读目标;浏览全文,感知大意;选择感兴趣的内容,进行知识和技能实践;整理收获。
  总之,单元整体阅读以其多元整合,均衡协调的特点,在传统和现代之间找到了一条学科教学与活动教学兼顾的道路,做到了对教材的整体建构和延伸超越,很好地弥合了学习与实践的矛盾。当然,单元整体阅读教学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它要根据不同的教材特点,不同的体裁文章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以上对于单元整体阅读教学模式的探讨,只是一个大体流程,不同的学段有不同的要求,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
  参考文献:
  [1]陈森燕;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研究;2020年11期.
  [2]王倩倩;浅谈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J];读写算;2020年27期.
  [3]马婷婷;小学语文单元式学习设计实践研究[J];黄河.黄土.黄种人;2020年03期.
  [4]赵守梅;基于综合能力培养的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研究[J];成才之路;2020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