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探究
【作者】 沈晓凤
【机构】 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第四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双减”政策成为教育界的热点话题。在这一政策的指导下,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与实施策略变得更为关键。“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要把握好“质”与“量”,通过作业设计提质增效,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发挥作业促成长的优势,提高语文学习效率与质量,助力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 语文教学;作业设计;策略探讨
语文作业是小学语文教学环节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健全知识体系的重要途径。在“双减”政策指导下,小学语文作业应当遵循重质轻量的原则,不断优化小学语文作业类型与结构,保证其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能够展示出作业之间的多元化与差异性,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要,并添加趣味性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小学语文作业优化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小学语文作业的优化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首先,通过优化作业,我们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他们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更自信、更有主动性,为未来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其次,优化作业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将重点知识和技能融入作业设计,能够帮助学生更有针对性地学习,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成果。最后,作业设计注重学生兴趣点,增加作业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热爱。让他们在作业中感受到学科的魅力,将更有可能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小学语文作业优化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兴趣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二、“双减”下小学语文作业优化与设计
(一)尊重学生主体,自主选择作业
小学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均存在着较大差异,这就导致学生难以按照统一的步调巩固知识,加之学生已经有自主选择作业的能力,因此,笔者会以工作繁忙没空布置作业为理由,让学生自己看着办或者自主选择作业。如学生见我没布置作业,主动跑到办公室找我询问作业内容。这时,我便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说:“请你们猜猜今天我会布置什么作业吧!”学生们听了,眼珠子骨碌一转,能根据课程进度和平常的作业内容猜出好几种类型的作业,这些作业大多都能巩固当天所学的知识,还会有一些学生自己想做的作业。据观察,每当让学生自主选择作业时,学习能力强的学生都会给自己的作业加码,而学习能力弱的学生也乐于完成自己选择的作业。
(二)设置实践型作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因此,我们的作业设计要灵活多样,形式新颖,要让学生体验到寻觅真知和增长才干的成功乐趣。作业设计的形式除了文字式以外,还可以图文并茂,也可以运用学生感兴趣的游戏、表格、画图等形式直观形象地呈现出来,多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作业设计还要根据每个教学环节的需要,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知识背景和所学知识的特点,采取螺旋上升的设计方式,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既有复习、巩固性的,也有学习、探究性的,还有发展、创新性的,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我们所布置的作业既要有最基础的练习,也要有学生动动脑筋、发散思维才能完成的作业,同时必须要听、说、读、写与实践并重,要突出作业的趣味性,符合学生的胃口。
(三)创新形式,彰显小学语文作业丰富性
“双减”提出了作业提质增效的新要求。要发挥出语文作业对小学生成长的价值,引导小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汲取知识、增加见识、丰富认知、发展素养,教师可以将各种形式的作业融入其中。在作业设计中体现出语文学习知识化、生活化、实践性的要求,丰富作业内容,创新作业形式,支持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提升语文理解、感知、表达的能力,助力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与提升。
(四)加强作业的跨学科融合
在语文作业的设计过程中,教师还应该为学生设计跨学科类的作业。跨学科作业的设计能够加强语文和其他学科之间的整合。事实上,小学各学科之间并不是割裂独立存在的,语文的外延是社会实践,并且语文这门学科的学习也能够促进其他学科知识的掌握。跨学科作业的设计有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帮助小学生实现知识点的散点渗透,培养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语文教师还应该考虑各学科之间的交叉点,整合相关的学习资源,落实新课标所提出的“注重跨学科,拓展语文学习和运用能力”这一要求,让学生能够在各种方法和内容的相互交叉、渗透、整合中开阔自身的视野。
(五)合理进行作业评价
科学、合理的作业评价是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作业设计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有效的作业评价不仅能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动力,还能为教师的教学反思提供良好依据,有助于教师不断增强自己的作业设计能力。为此小学语文教师要高度重视作业评价的积极作用,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作业评价的质量。首先,教师要明确作业评价的标准。学生的态度是否端正、字迹是否工整以及是否有作业创新表现等都应被教师纳入作业评价的范围内,以此推动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次,教师要拓宽评价的主体。除教师自身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做出评价外,学生所在小组的其他成员、学生自身或学生家长都可作为作业评价的主体,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评价的全面性、科学性。最后,教师要合理利用作业评价的结果。对于评价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教师要耐心与其沟通存在的问题,督促这部分学生端正学习态度。
(六)引入家校合作,体现作业设计互动化
每一项教学工作的开展都不应当是教师的“独角戏”,而应得到家长的互相配合和付出,如此方能取得丰硕成果,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所承认的至理。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不妨在作业设计工作中有意识地为学生布置一些需要他们父母一起参与的亲子任务,使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技能、学习情况,在父母面前得到一次“大显身手”的机会,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潜能都能得到全方位、立体性的释放。与此同时,学生家长也可以通过这些活动得到更多的了解子女学习近况的窗口,同时给予子女适当的协助和教导,以此使学生的作业完成取得更好的效果。
三、丰富作业设计元素,展现作业个性特色
在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过程中,教师要丰富作业设计元素,展现作业个性特色,让作业呈现多元化、个性化,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丰富设计元素在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中极其重要,能体现小学语文作业的创新性。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作业设计过程中需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容中可用于设计作业的元素,将其融入作业设计中,以保证作业设计的多样化、个性化、特色化。同时,教师可将一些操作性元素、趣味性元素、实践性元素融入作业设计过程中,整合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优化作业设计,让作业设计更具针对性、灵活性和创新性。这样,小学语文作业形式将会更加丰富,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会更高,能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双减”政策不主张教师布置机械性的无效且重复的作业,提倡教师通过作业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鼓励教师根据学生的日常学习情况设计具有层次性的作业,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师要基于学生的学习差异,设计具有层次性的单元作业,尽可能地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可以按内容将单元作业分为基础作业、提升作业和探索作业三个部分,基础作业部分和提升作业部分是每一个学生都必须要完成的,探索作业部分是选做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安排来选择做或不做。
总而言之,在双减政策要求下,教师要优化语文作业的设计,充分发挥作业的重要价值。在设计作业的时候,既考虑学生学习需求,又要考虑教学内容需要,从创新性角度优化作业设计,由此满足双减政策要求,给予学生更好的引导,这样才能切实发挥作业的价值与魅力。
参考文献:
[1]黄剑华.基于“双减”政策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J].华夏教师,2022,(32):48-50.
[2]李志德.基于“双减”政策的小学语文高年级作业设计优化策略[J].亚太教育,2022,(22):154-157.
【关键词】 语文教学;作业设计;策略探讨
语文作业是小学语文教学环节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健全知识体系的重要途径。在“双减”政策指导下,小学语文作业应当遵循重质轻量的原则,不断优化小学语文作业类型与结构,保证其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能够展示出作业之间的多元化与差异性,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要,并添加趣味性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小学语文作业优化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小学语文作业的优化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首先,通过优化作业,我们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他们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更自信、更有主动性,为未来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其次,优化作业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将重点知识和技能融入作业设计,能够帮助学生更有针对性地学习,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成果。最后,作业设计注重学生兴趣点,增加作业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热爱。让他们在作业中感受到学科的魅力,将更有可能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小学语文作业优化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兴趣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二、“双减”下小学语文作业优化与设计
(一)尊重学生主体,自主选择作业
小学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均存在着较大差异,这就导致学生难以按照统一的步调巩固知识,加之学生已经有自主选择作业的能力,因此,笔者会以工作繁忙没空布置作业为理由,让学生自己看着办或者自主选择作业。如学生见我没布置作业,主动跑到办公室找我询问作业内容。这时,我便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说:“请你们猜猜今天我会布置什么作业吧!”学生们听了,眼珠子骨碌一转,能根据课程进度和平常的作业内容猜出好几种类型的作业,这些作业大多都能巩固当天所学的知识,还会有一些学生自己想做的作业。据观察,每当让学生自主选择作业时,学习能力强的学生都会给自己的作业加码,而学习能力弱的学生也乐于完成自己选择的作业。
(二)设置实践型作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因此,我们的作业设计要灵活多样,形式新颖,要让学生体验到寻觅真知和增长才干的成功乐趣。作业设计的形式除了文字式以外,还可以图文并茂,也可以运用学生感兴趣的游戏、表格、画图等形式直观形象地呈现出来,多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作业设计还要根据每个教学环节的需要,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知识背景和所学知识的特点,采取螺旋上升的设计方式,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既有复习、巩固性的,也有学习、探究性的,还有发展、创新性的,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我们所布置的作业既要有最基础的练习,也要有学生动动脑筋、发散思维才能完成的作业,同时必须要听、说、读、写与实践并重,要突出作业的趣味性,符合学生的胃口。
(三)创新形式,彰显小学语文作业丰富性
“双减”提出了作业提质增效的新要求。要发挥出语文作业对小学生成长的价值,引导小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汲取知识、增加见识、丰富认知、发展素养,教师可以将各种形式的作业融入其中。在作业设计中体现出语文学习知识化、生活化、实践性的要求,丰富作业内容,创新作业形式,支持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提升语文理解、感知、表达的能力,助力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与提升。
(四)加强作业的跨学科融合
在语文作业的设计过程中,教师还应该为学生设计跨学科类的作业。跨学科作业的设计能够加强语文和其他学科之间的整合。事实上,小学各学科之间并不是割裂独立存在的,语文的外延是社会实践,并且语文这门学科的学习也能够促进其他学科知识的掌握。跨学科作业的设计有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帮助小学生实现知识点的散点渗透,培养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语文教师还应该考虑各学科之间的交叉点,整合相关的学习资源,落实新课标所提出的“注重跨学科,拓展语文学习和运用能力”这一要求,让学生能够在各种方法和内容的相互交叉、渗透、整合中开阔自身的视野。
(五)合理进行作业评价
科学、合理的作业评价是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作业设计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有效的作业评价不仅能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动力,还能为教师的教学反思提供良好依据,有助于教师不断增强自己的作业设计能力。为此小学语文教师要高度重视作业评价的积极作用,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作业评价的质量。首先,教师要明确作业评价的标准。学生的态度是否端正、字迹是否工整以及是否有作业创新表现等都应被教师纳入作业评价的范围内,以此推动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次,教师要拓宽评价的主体。除教师自身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做出评价外,学生所在小组的其他成员、学生自身或学生家长都可作为作业评价的主体,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评价的全面性、科学性。最后,教师要合理利用作业评价的结果。对于评价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教师要耐心与其沟通存在的问题,督促这部分学生端正学习态度。
(六)引入家校合作,体现作业设计互动化
每一项教学工作的开展都不应当是教师的“独角戏”,而应得到家长的互相配合和付出,如此方能取得丰硕成果,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所承认的至理。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不妨在作业设计工作中有意识地为学生布置一些需要他们父母一起参与的亲子任务,使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技能、学习情况,在父母面前得到一次“大显身手”的机会,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潜能都能得到全方位、立体性的释放。与此同时,学生家长也可以通过这些活动得到更多的了解子女学习近况的窗口,同时给予子女适当的协助和教导,以此使学生的作业完成取得更好的效果。
三、丰富作业设计元素,展现作业个性特色
在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过程中,教师要丰富作业设计元素,展现作业个性特色,让作业呈现多元化、个性化,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丰富设计元素在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中极其重要,能体现小学语文作业的创新性。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作业设计过程中需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容中可用于设计作业的元素,将其融入作业设计中,以保证作业设计的多样化、个性化、特色化。同时,教师可将一些操作性元素、趣味性元素、实践性元素融入作业设计过程中,整合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优化作业设计,让作业设计更具针对性、灵活性和创新性。这样,小学语文作业形式将会更加丰富,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会更高,能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双减”政策不主张教师布置机械性的无效且重复的作业,提倡教师通过作业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鼓励教师根据学生的日常学习情况设计具有层次性的作业,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师要基于学生的学习差异,设计具有层次性的单元作业,尽可能地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可以按内容将单元作业分为基础作业、提升作业和探索作业三个部分,基础作业部分和提升作业部分是每一个学生都必须要完成的,探索作业部分是选做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安排来选择做或不做。
总而言之,在双减政策要求下,教师要优化语文作业的设计,充分发挥作业的重要价值。在设计作业的时候,既考虑学生学习需求,又要考虑教学内容需要,从创新性角度优化作业设计,由此满足双减政策要求,给予学生更好的引导,这样才能切实发挥作业的价值与魅力。
参考文献:
[1]黄剑华.基于“双减”政策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J].华夏教师,2022,(32):48-50.
[2]李志德.基于“双减”政策的小学语文高年级作业设计优化策略[J].亚太教育,2022,(22):154-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