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高中语文“五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作者】 周 萍

【机构】 四川省广元中学

【摘要】基于“三新”教育改革背景,我校构建了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引领的“五学”教学模式。该模式旨在贯彻国家课程标准、高考评价体系及四川省高中课堂教学规范,通过目标导向、情境创设、自主探究、协作互动、深度思考五个维度,实现教学策略的系统化创新。其核心要素涵盖学习目标精准定位、问题情境有效构建、自主能力梯度培养、合作机制科学运行以及深度学习路径引导等关键环节。
【关键词】高中教育;课程标准;五学模式;核心素养;创新培养
【正文】

一、研究背景

“五学”教学架构作为新型教育实践模式,其核心在于突出学习者的主体地位与综合能力培育,通过自主探究、协作互动、深度研讨、情境体验及实践应用五个维度构建教学体系。在高中语文学科实施过程中,该模式能有效调动学习内驱力,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与创新思维的协同发展。这种教学组织方式使学习者转变为课堂活动的主动建构者,在提升学业效能的同时实现综合素质的全面优化。深入探讨该模式在高中语文教育中的实践价值具有显著现实意义。

二、确立精准教学目标,强化主体参与意识

在高中语文教育实践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凸显具有关键性价值。其本质在于将教学重心转向学习者,使其真正成为知识建构的主动参与者和课堂进程的主导力量,进而达成个性化发展与全面素养提升的教育目标。

1. 激发学生主体意识能够显著提升其求知欲望与参与热情。当学习者意识到自身在教学活动中具有决策权时,其投入程度会明显增强,更倾向于自发地进行知识探索。这种转变不仅优化了学习成效,还能持续强化其内在驱动力。

2. 发展学生主体地位有助于培育高阶思维与创新素养。通过系统训练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逐步建立深度分析与辩证思考的思维模式。此外,这种教学方式还能激励学生形成个性化观点与创新构想,从而有效提升其创造性思维与实践能力。

三、构建高效学习情境策略

在高中语文教育实践中,精心设计学习情境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具体实施途径包括情境再现练习、协作研讨等多种互动形式。

1. 情境模拟教学法通过构建逼真的场景环境实现知识传递。教育工作者可借助场景还原技术,设计具有情境特征的教学环节,使学习者在接近真实的环境中开展语言实践与思维训练。具体实施时可采用模拟庭审、仿真记者会等形式,这类沉浸式体验能有效调动学习主体的积极性,同时提升教学过程的生动性与实践价值。

2. 协作研讨模式为学习者搭建了观点碰撞与智慧共享的平台。在分组探讨过程中,参与者能够协同攻克难题,相互交流见解与心得。这种互动型学习机制不仅有助于培育团队协作意识和沟通技巧,更能拓展认知维度,充分释放学习者的创造性潜能。

在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可整合数字化教学手段与课外实践活动来构建多元化的学习场景。具体而言,通过播放影像资料、展示图像素材等多媒体形式,能够为学生营造直观的语言环境和视觉体验,有效调动其求知欲望与探索热情。同时,可安排校外调研、社区服务等实践环节,使学生在真实场景中运用语文技能,从而强化知识运用的实操性与参与感。

四、发展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促进协作式学习模式构建

确立清晰的学习方向,使学生充分认识知识体系的价值与预期成效,建立动态的评估反馈系统,促进学生开展自主检视与深度思考。融入兼具趣味性与实践性的教学内容,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与探索精神,有效提升学习积极性。整合多元化的学习渠道,涵盖实体馆藏与数字资源,同步提供专业辅导与个性化支持,协助学生规划学习路径并攻克知识难点。创设协作探究项目,推动学生在团队中开展联合攻关,培养其沟通协作与知识共享能力。系统传授高效学习技法,包括时间规划、知识梳理、记忆强化等策略,全面提升学习者的独立学习能力。

五、促进学生实现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是一种基于实践探索的知识获取方式,强调在真实情境中运用所学解决问题。在高中语文教育领域,这种学习模式的价值体现在促使学生将语言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技能。通过参与式学习过程,学习者能够直接体验语言运用的各个环节,从而提升语言驾驭水平和创造性思维品质。具体实施时,可安排文学采风、创作实践、课堂辩论等多样化活动,使学生在真实语境中操练语言技能,强化表达逻辑与思维深度。这种学习方式同时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培育其应对现实挑战的实践智慧与创新意识。

六、提升语言能力与创新思维的培养路径

通过引入多元化的文学体裁,如现代诗歌、微型小说、随笔等文本形式,引导学生开展多维度阅读实践。提倡精读与重读相结合的教学策略,帮助学习者建立对文学作品的深层认知与情感共鸣。将文本解读与书面表达有机融合,组织学生完成阅读札记、作品评论、专题汇报等写作训练。这种写作实践能有效强化对文学内涵的把握,同时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语言组织能力。采用问题驱动式教学方法,设计探究性学习项目,促使学生开展自主思考与小组研讨,以此锻炼其批判性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开展文学创作与口头表达训练,包括微小说创作、戏剧编演、主题辩论等活动。这类创造性实践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原创思维、沟通技巧与协作精神。整合数字化教学资源,构建多元化的学习平台,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力与艺术想象力。

七、研究总结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综合素质培养与学习成效提升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其核心在于促进学生能力的全方位发展,为后续学习生涯和人生道路构建稳固根基。高中阶段的语文课程教学应当着眼于学生的整体性成长,既要重视知识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情感态度、创新思维及实践能力的协同发展,从而培育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仁甫.基于“五学”范式的高中语文教学实践探索[J].江苏教育研究,2019(11):82-83.

[2]林瑞琴.运用“五学”模式开展文言文教学的策略研究[J].语数外学习:高中版,2021(8):36-36.

[3]陈家富,汪飞.构建语文高效课堂的实践路径探析[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2.

(注:本文是2020年四川省普教科研资助金重点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普通高中

“五学”教学策略研究论文,课题审批立项编号为:川教函[2020]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