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摭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培养策略

【作者】 陈爱苹

【机构】 福建省尤溪第一中学

【摘要】初中数学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完善学生思维品质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是学生后续学习乃至今后发展的基础。结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文章对初中数学中学生思维品质作出概述,进而通过分析明确其培养意义,最后提出一些有益的培养策略。文章有助于推动初中数学教学变革,引发数学课堂中对学生思维品质培养的重视,从而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实现培优辅差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数学;思维品质;概述;培养意义;培养策略
【正文】

在新课改背景下,倡导学科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和技巧的培养,而思维品质的培养又是学习方法与技巧的源头,做好这项工作有助于让学生学会学习与解决问题。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科学培养,能够完善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更好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数学学习能力。基于此,下文在对数学思维品质培养概述的基础上,分析了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培养的意义和策略。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培养概述

数学思维品质是学生学习好数学的过程中的内在动力,是衡量学生思维质量的重要指标,其包括思维的深刻性、广阔性、敏捷性、批判性、灵活性、独创性等判断指标。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碰到问题是必然的,这时学生是否会换个角度思考,或者是否会将问题进行分解,逐一解决,这就是对学生思维品质的考验。如,在一条直线上取两个点,可以有一条线段;取三个点,逐一数出有三条线段;取四个点,逐一数出有6条线段;取五个点,逐一数出有10条线段……思维的深刻性要求下,就有同学开始思考这其中的规律。思维敏捷性强的同学,会发现:每个点都可以和剩下的点构成线段,如果是n个点的话就会有重复的n(n-1)条线段,不允许重复的情况下就是n(n-1)/2条线段。也有的同学会发现,线段条数是从1开始加到n-1,即有1+2+3++(n-1)。这两个结果一样吗?这就是思维的批判性,最后学生独立得出结论1+2+3++(n-1)=n(n-1)/2。这就是思维的独创性。因此,思维的各个判断指标是相互关联,又相互促进的。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培养的意义

(一)激发学生持久的学习动机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不够,还需要长久保持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让学生将数学学习逐渐看作是一种爱好,这样学生才有了学好数学的基础。通过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一方面学生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另一方面学生在灵活思维之中,对于更多生活问题进行了解决,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内在情感,或是说内在动力,成功激发了学生持久的数学学习动机。如前述数线段条数问题,学生在后续学习中还会碰到握手问题、球赛场数问题、发名片问题、火车票种类问题等多样化的问题变式,在思考与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兴趣盎然,而且慢慢地成竹在胸,可以迅速解决这类规律问题。这样既增强了学生信心,又激发了他们持久的学习动机。

(二)培养学生的个性化思维

对于当代初中生来说,只有他们形成个性化思维,将来才可以获得更好发展。而数学在培养学生个性化思维之中有独特优势。但以实际数学教学实践来看,部分教师依然无法摆脱传统的按部就班授课方式,使学生处于知识的被动学习与练习之中,整个数学学习中缺乏独立思考的机会,这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效果不理想,个性化思维的意识与能力也越来越缺乏。如在高斯求和1+2+3++100的过程中,大部分同学是从左往右加99次得出结果;高斯则是两头往中间对称相加,得到50101,从而很快有结果5050;我们也有同学会想到凑整百相加,即1+99=2+98=3+97==49+51=100,共有491004900,然后,考虑到再把50100加进去,就有4900+50+100=5050。当然,依据前述方法,还可以想象为一条直线上有101个点,和剩下的100个点构成重复的线段条数,即101×100,不重复的就是101×100/2=5050。学生通过个性化的思维,其思维就会越来越灵活,逐渐呈现出了创新化和个性化的特点,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三)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意味着教师课堂教学难度不断降低,教学效率却不断提高。过去,初中数学教学的重点是提高学生的成绩,所以教学的思维和模式比较固定,教师教学水平也没有提升的空间,或是说没有提升的良好环境。而以学生思维品质培养为目标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理念得以更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更加多元,随着教师成功教学经验的积累,不仅学生思维品质培养效果好,而且教师的教学水平得以提高。学生思维品质提升的一个标志是:学生能够问出更多有价值的问题。如,学生在高斯求和中得到公式:1+2+3++(n-1)=n(n-1)/2,就有学生问:以及或者更高阶的从1开始的连续自然数的4次方求和是多少?为此,教师又引入等问题,把学生的思考引向更加深入的境界与层次。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又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思维品质与教学水平。

三、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培养的策略

(一)利用问题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能够丰富学生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让学生构建越来越完善的知识体系,同时也能够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实现对他们探究能力和思维品质的有效培养。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重视更好对学生想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并借助问题教学方式制定培养方案,强化对学生想象思维的培养效果。

例如,在教学“几何图形”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开放性问题,并向学生提供实物,让学生带着开放性问题进行具体观察、探究,在完成对数学知识分析的过程中,总结将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的具体方式。在学生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之后,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在观察与想象中,探索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存在的具体关系。如,思考立方体平面展开后有几种情况,分别用简图画出来。由此可见,利用问题引导学生想象和联想,使学生的想象能力、联想能力得以发展,为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提升与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利用案例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学生有了在教师引导下学习与解决问题的机会,不仅能够让学生在正确逻辑思维中掌握数学知识,而且能够促进学生逻辑观念的形成,这些均为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打下了良好基础。为此,在备课阶段,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实情,对案例教学法的运用进行合理设计,以此来确保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目标的逐步达成。

例如,在教学“二元一次方程组”相关内容时,在学生完成了对基础知识的学习之后,教师可以趁机向学生展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具体案例,让学生在进入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对运算方法和运算法则进行了解与梳理,同时引导学生对案例中存在的逻辑关系进行分析。

如,解方程组

不少同学第一感觉是这个方程组数字系数太大,产生懈怠心理。有位同学通过观察,发现[(1)+(2)]÷4047得到;再由(2)-(1)得到。从而得到一个极其简单的方程组从而解出

就在这位同学自鸣得意的时候,另外一位同学却给他泼冷水了,说这道题根本不要解,直接就可以看出来答案。他发现60716070大致为所给方程系数2023或者20243倍,猜测未知数或者为1,或者为2,一试,果然如此!这就是思维的灵活性优越的表征!

因此,长期合理利用案例引导学生学习,能够在无形中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突破思维定式,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除了对学生想象思维、逻辑思维等能力进行培养之外,教师还应积极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以此来提升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多变性,这样学生才不会再受到思维定式的影响,数学学习效果才可以得到更好提升。

例如,在教学“整式的加减”一课时,大多数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均局限在了以加减法内容去括号、合并同类项和添括号等学习与探索之中,而在遇到不同类型整式加减法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便因受到思维定势影响,而出现无法以多种解题方式分析的情况。所以,此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尝试从逆向视角进行思维,找到有效的解决方式。通过对学生进行逆向思维的引导和训练,学生逆向思维能力大大提高,数学思维品质也随之得以较好提升与发展。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促进了学生数学核心能力和素养的提高。初中数学教师应理清学科与思维品质之间的关系,以此来提高对学生思维品质培养的重视程度。除了从本文提到的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逻辑思维和逆向思维等能力之外,还需要从创新思维、发散思维和反思思维等方面进行培养,以此来促进学生思维意识与品质的真正意义提高。

参考文献:

[1] 张朝会.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12)40.

[2] 陈美清.浅谈初中数学解题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233(03)20-23.

[3] 杨振宇.初中数学问题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策略管窥[J].考试周刊,2011(77)81.

[4] 仵锋.浅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1(09)101+113.

[5] 曹文彪.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J].教师,2011(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