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浅谈新背景下如何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效果

【作者】 马 骥

【机构】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第三中学

【摘要】 在不断实施教育改革,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思想品德课不仅要教给学生课本上的基本知识,最重要的是教师在教学中要以情激学、以德诱学,促使学生爱学、会学、学会用好思想品德课的知识,能够提高思想认识,将思想升华。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 新背景 环境 探究学习 评价方式
【正文】       在目前实施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教师由原有的园丁蜡烛等角色,转变成为在贴近学生生活、生活化的课堂教学中,做学生健康成长发展的引导者、促进者、矫正者。学生的生活在丰富、在发展,课堂就成了学生探索世界的窗口,实践做人处事的平台,使知识在生活中得到应用的训练场。结合素质教育的实践,浅谈以下几个方面。

一、善于为学生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

有研究表明,80%的学习困难与过重压力有关,解除这些压力,明显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和创造潜能的开发。毫无疑问,对一个教师来说,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成长环境,甚至比其自身的学识是否渊博更重要。教师与学生交流方式恰当了,学生上课时的心理负担减轻了,学习的效率自然就高。民主平等、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方式能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今天的课堂,需要改变了原有的僵化模式,以诙谐幽默的思品课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正如海菌兹·雷曼麦所说: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提出更能为人们所接受。所以教师采用诙谐的故事、幽默的语言可以让课堂富有生机,让整个课堂充满快乐。在教学八年级《相亲相爱一家人》一课《不忘父母养育恩》一节,我给学生讲述几个媒体报道的父母以自己的生命换得子女生命的故事,强化的情感体验。为了让学生体会到父母对子女无私的爱,我先给学生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一对夫妇带着他们的孩子去旅行,在乘坐高山缆车的时候,缆车运行到中途时,突然坠落,在接近死亡的一瞬间,父母用力将孩子高高地托起,孩子得救了,而他们却永远离开了深爱的孩子。并配上了歌手韩红根据这个真实的故事创作的歌《天亮了》。然后我问了一个开放性问题:在这悲伤的歌声中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顿时,整个课堂显得格外安静,空气似乎凝结,大家都沉浸其中,形成了情感上的共鸣。大家都为这伟大的父爱、母爱而感动!而这正是我要的效果。许多学生听了这个故事都流下了感动的眼泪,深切地感受了父母对子女的爱心。此时,我再及时引导学生结合自身体验谈对父母的感情。通过讨论,学生们对理解父母的心意,接受父母的教导,关心父母的健康,体贴、照顾老人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一则小故事,让沉重的话题变得轻松起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采取语言创设、语音视频创设、表演、游戏等形式创设,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等多种途径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让学生讲述父母关爱自己的小故事,及与父母之间发生的真实事情,体会父母无私的爱。通过如此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并让学生在争论、比较中主动积极地学会了新知识。提高了思品课堂的有效教学。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提出:以学生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及道德实践水平为基础,避免空洞说教,创造性地体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感悟提供基本的文本依据。思想品德课教材中,有趣味的故事比比皆是,而学生又天生爱听故事。根据这一心理特点,在课堂上巧妙运用历史、地理、人物等故事来创设故事情境,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思维。教学内容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反映社会,思品,经济,科技的发展要求,要生动,形象,反映时代的要求,贴近生活,具有科学性,要与时俱进。

二、改变思品课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

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过分强调接受,冷落、贬低发展和探究,在实践中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极端处理,死记硬背。这种学习不仅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反而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新课程标准》要求适应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贴近现实生活,强调学生自身的观察、感受和体验,教师应注重思维、感情和行为方式的培养。这就要求广大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尽快走出传统教学的误区,充分发挥本课吸引学生的独特条件,把思想品德教学置于广阔的社会现实中,探究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以科学的态度进行创造性的教学。在学习活动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时,我有意识地结合国家现在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把本课内容进行扩展,改为“关注西部的发展”。在课前我先让学生查找相关资料,自学课本内容,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学心得,然后推选代表在课堂发言,从而引出在西部大开发中应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这样就把这两大战略联系起来,既达到了学习本课的目的,又把握了时政热点,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通过探究学习更好地去体验社会现实。同时也引导了学生探究性学习,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教学。研究性学习,以问题解决贯穿课堂始终,抓好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这一中心环节,要求学习者通过对所要学习的对象进行探索总结,以便获得知识。我们可以主导学生自己通过阅读教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列出提纲,通过分析、探索,寻求问题的最终解决,自主建构起对知识的理解和世界的意义。 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现有的教育资源有图书室,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企业,农村,部队和科技院所历史遗迹,以及各种自然资源。寻找机会组织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带领学生迈出校门,走入社会,做调查、听报告,实地走访,而后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形成文字,将书本上的材料与实际的对证,即增加了信服度,又使学生学到了知识。

引导学生细心留意身边或社会中的一些活生生的案例,多看一些书籍、杂志和报纸,上网浏览查阅有关资料;关注电视、广播等媒体上的新闻联播”“焦点访谈,学习报章杂志,了解国内外发生的大事,做好记载。利用课前五分钟论坛,对一些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如巴以局势”“六方会谈”“西部大开发等。

这些资源作为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活教材,如果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会使学生开阔眼界,感受到思品课教学的真实性,实效性。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之所以不能掌握知识,是因为他不会学习。为此,教师要不断调整,改革并创新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学会学习,要想让学生学会学习,就要让学生的地位发生变化,由传统的被动的转变成为学习的主体,调动学生各种器官来获取知识,特别要培养学生的动脑和动手能力。书要学生读,题要学生解,才能发现问题,也就可以有机会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学到知识的目的。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必须围绕学生学习转,让他们参与教学过程。因此,教师不但要让学生学知识,还要教会学生用知识,让他们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能用自己目光去发现,用自己的头脑去思索,用自己的行动去改变。所以,我们思品课教师都应当完成这个思想观念的转变,使思品课从知识型向实践型转化。只有这样,才能构建思想品德教学高效课堂。其次,启发引导式教学有力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的启发引导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得到教师的暗示,避免走弯路成误入死胡同。路还是要学生走,这种启发和引导是起火把路标作用的。第三,使用声像教材,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适时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将大量的案例材料,鲜活的人物形象,具体的活动过程通过画而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比文字教材和语言解释得留的时间更久一些,学生获得会更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实验研究表明,人类获得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教学中适时使用多媒体教学,这种教学手段的表现形式非常直接、形象和生动,刺激了视觉和听觉神经,活跃了思维,让一些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它集声像图文为一体,综合了视听效果,让学生看得见、听得见,调动了全身的感官,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去,透过大屏幕让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真正设身处地地感受,从而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组织思想品德各种竞赛活动。学校教学中,各个学科尤其是数理化竞赛开展活动比较多,全国性的竞赛至少一年一次。而思想品德课程相对较少,这无形之中影响学生对思想品德的课外活动的重视。因此,构建思想品德高效课堂,很有必要重视本学科竞赛活动的开展。就九年级思想品德而言,思想品德课可以开展以下学生收集信息竞赛活动。1、我国国际政治地位、经济建设成就、科技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情况等新闻事件十个。2 我国人口、资源(如森林、土地、煤炭)和环境的基本情况。3 我国的教育情况与世界教育情况比较。教师通过这些竞赛内容设置竞赛活动,评选出思品通经济通”“科技通等荣誉称号,无疑会推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对这些情况深入了解,对于理解教材,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取得很大的促进作用,从而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培养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在很大程度上能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初中思品课教学,就是怎样做人的教育,更多的是强调教师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影响。要发挥思想品德教师自己的人格示范作用。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思想品德课的威力是靠人格和真理的力量。人格和真理的力量是巨大的,课堂有效性是必需的,然而只有通过思想品德教师的人格示范才能得到充分发挥。由此可见,思品教师的人格示范作用十分重要。正所谓亲其师重其道

  首先,我们初中思品教师要具有优良的思想品质。在人格因素中,思想品质居于第一位。有人说:“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例如,教师讲社会责任时,自己却不求上进,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讲诚实守信,自己却极其虚伪;讲遵纪守法,自己却常常上课迟到早退,这样学生就会怀疑教育和教学的真理性,怀疑教师的人格和修养,这样的课堂也是在演戏

  其次,要提高思品教师的专业水平。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信息、新观念迅速传播。思品教师必须善于不断认识,提高素质;必须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等。只有这样,教学中才能深入浅出,旁征博引,得心应手;才能使学生产生敬重感,自觉自愿地接受教育和指导,也才能取得思想品德教学的高效果。

  第三、思品教师要热爱学生。可以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如果思品课教学中忽略了这种情感的关爱,就等于抽掉了思品课教学的灵魂,思品教师只有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去打动学生,感染学生,学生教会在情感上与教师产生共鸣。所以,教师要主动关心学生的思想进步与生活中的点滴困难,让学生亲近我们教师。我们的教学更强调师生之间情感的交往和心灵上的沟通。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爱是一种伟大的感情,它总在创造奇迹,创造新的人。你只有对学生付出了,才能得到同样的回报,身教重于言教。你每天教育学生要树立远大的理想,你就得先树立你自己远大的理想;你是一个对社会对生活充满热爱,充满激情,有使命感和责任感的老师,学生才能从你身上找到他们做人的标准。但我们还应该有理想,有感动,有热爱,有激情,而学生的理想,感动,热爱,激情从哪里来,就从老师的言传身教中来。

因此,教师要积极建立一种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关注学生、帮助学生,要多采用表扬激励的手段,要走到学生中间,和他们融为一体,积极参与他们的讨论,做他们的良师益友。尤其是在面对一些后进生时,教师更要关爱他们,力求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鼓励他们,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这样学生就会对教师产生亲切感,对思想品德课产生兴趣。教师应亲近学生、理解学生,与学生打成一片,使学生信任教师,建立共同语言,在融洽气氛中沟通师生感情,工作也就更加得心应手了。

四、建立更趋合理的评价方式

长期以来,初中学生面临的是高级中学挑选,面对一张考卷而定去向。这种选拔方式逼着初中学生考出高分以适合考取选拔。因此,初中教学不得不出现应该教育。出现了六重即重文本,重主导,重灌输,重接受,重共性,重标准答案。由于出了上述的六个偏重,严重制约了教育的创新,教师的创新,学生的创新,迟滞了创造型人才的倍出,为此,改变以往过分强调选拔功能的评价体系,以一卷定终身的做法,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高,品德的发展,良好习惯养成的有效手段。首先,要取消应试教育背景下的评价体系,为了适应教育新的改革与发展必须构建新的评价体系和方法。首先,评价的方法多样化,观察描述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同,不但重视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更注重对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过程的评价。其次,评价的内容要丰富,既重视学生的认识,也要重视学生能力的提高,创新精神的养成。第三,要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学生本人评价自己同体互评,家庭及邻居,社区都参加到评价过程中来,实行实名制,谁评价谁负责,力求评价的真实,客观,准确。只要做到了上述这些,就可在此方面减轻对应试教育的依重,应试评价的指挥棒退下阵来,创新要人才社会层出不穷。中学思品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思品教育的主渠道,要想方设法使学生受到教育,收到实效,学到知识,逐渐树立正确的观点和看待解决问题的方法。

总之,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应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提高学生学习参与的实效性,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思品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只要我们教师尊重新课程理念,认真钻研教材,选择灵活多样、切合实际的方法,就一定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一定能够上好思想品德课。新课程为基础教教育打开了一片自由发展、蓬勃向上的新天地,使我们的教育教学都能开辟出真正体现素质教育思想的新思路。新课程指导下的课堂教学,作为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完全有赖于我们的教师带着新思想、新认识、新做法去耕耘、去发挥、去创造,去呈现新的课堂教学时尚。因此我认为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有效教学,就要把课堂变成一个关注学生成长的乐园,使学生在探索中成长,在成长中探索。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

只有这样,思品课才能符合时代,社会的要求,符合教育改革的要求,做到与时俱进,受到学生的欢迎,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