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英语教学中语言的生活化
【作者】 史雪清
【机构】 江西省乐平市第三中学
【摘要】【关键词】
英语是人们交流的工具,当今世界,英语已被作为世界通用语言。我国很重视英语的普及教育,可是许多学生却感到学英语很困难,其主要原因是学了而没有适用的环境。生活在一个说汉浯的氛围中,尽管英语教师有父母教婴儿说话一样的耐心,学生却不具备像婴儿一样的练习环境,所以不久又忘了。因而教师教的知识如同将种子播在了“荒芜”的土地上,很难有收获。
中学教学中大量的事实也告诉我们,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改进现有的教与学的关系,注重语言的实用性,不断革新教学方法,丰富和完善教学内容,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学、听、说的环境,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实际能力,使学生能学以致用,由此,完成教与学的完全统一。以下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得出的几点经验,事实证明,运用以下教学方法,学生的成绩可有较大的提高。
一、课堂上精讲多练。以练为主
每堂课45分钟是固定的,在有限的时间里,教师占用的太多,学生练习机会就少。如何有效地利用这45分钟呢?深入地研究一下教材和教学要求,我们可以看到,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并不太多,往往只有一个教学核心,无论是句型结构,还是阅读材料都是围绕着一个核心而展开的。所以,在讲授核心时,言简意赅,点到为止,并高度地加以概括。然后用学生易接受的方式说出,最后,围绕着这一核心,结合句型结构、课文内容等补充一些与此核心有关的句子加以练习,由此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还可利用周围的生活环境加以联想,紧扣教学中心,对学生采取“零存整取”、“步步为营”的教学措施,引导他们记忆单词、短语、句型结构、段落,如此反复,既学会了新内容,又复习了旧内容,并扩大了词汇量,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利于进一步地了解了语言文字的实质,从而使学生对课文中的内容“烂熟于心,信‘口’即可拈来”。
听懂每堂课的新内容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讲是不成问题的,但是,听懂了不等于掌握了,掌握了也不等于会用了。所以,在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须在课后辅之以适当的口头及听音作业。例如,将学生分组进行情景对话练习,创造一定的语言环境,增加学生的实践,使其运用语言的能力得以发展。
二、加强多方位训练。学以致用
学语言的最终目的之一,就是能用其进行交流,完成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的使命。课堂上教师运用英语,并指导学生说英语,这只是听说训练的方式之一,要在更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仅此是远远不够的。
学了就要用。英语应用的范围是很广的,只要有机会和运用的可能,就应鼓励学大胆地开口说。为达到自如地运用英语的目的,学生需要具备过硬的“基本功”,以上我们提到的为配合课堂教学而布置适当课后作业,都是为了练就这种基本功所做的工作。除此之外,还要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适当的背诵。因为高质量的输入是高质量输出的前提,通过背诵一些地道的句子及片断。说的时候就会毫不费力,且出错少。“熟读唐诗三白‘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头脑中储存的内容多了就会很自然地说出、写出。
像“Dialogue"这样的活性课文,除了让学生充当其角色进行表演外,还可给学生创设适当的情景让学生说出情景中所表现的人、物、事等,学生通过讨论,对能用英语表达自己要表达的意思会感到很高兴,由此学习积极性也就被激发起来了。古人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旦喜欢了英语,有了学习热情,就会主动地想方设法地学好。
学习有法,学无定法。语言是一门实用性的科学,它的实践范围极为广泛,要使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有更广泛的发展空间,需开发课外活动。若能充分地组织好课外活动,可有力地推动英语学习,带出一批英语学科的“尖子生”。笔者在配合课本教学中常使用这样几种方法;
1.在班级、年级及学校组织“English Corner”,给学生创造一个听说英语、使用英语的氛围。在这里教师可起引导作用,鼓励学生把课堂上所学、自己所想、所为等等,尽可能用英语讲给对方听,说的时候不要怕出错,只要能开口说,一旦形成了习惯就可以了。通过这种活动,班级中一些性格内向、不善开口的学生也开口讲英语了,对这部分学生而言,这是很大的促进,也是学英语的好开端。
2.调动学生在班内、小组内组织English Only Day或English Only Week,让学生在此期间说英语,自己给自己创造一个学英语的环境。活动开展后,学生说英语的积极性更高了,很多家长反映说,孩子回家后也经常说英语。
3.在黑板报上开辟“English Field'’,在这里可以解释学习中的难点,介绍英美文学、风情、历史等与英语有关的知识性材料,使学生对所学语言国家的情况多些了解,由此学生受益匪浅。还可加入一些“Humors'’和小寓言故事等。这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达到了教学大纲的最终目的要求。由于能充分地利用黑板报,通过考试成绩可看出,笔者所教的学生比同级的其他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要强得多,而且知识面也广得多。
4.做“English Duty”,每天由一个学生在上课前用三至五分钟时间用英语汇报班里情况、天气情况或自己想说的人或事物。学生自尊心都很强,尽管时问短,但学生会抓住这一学期只轮一到两次的机会,做充分的准备。
5.英语教师可组织学生在学期中开几次“English Party”,如新年联欢会、国庆联欢会,指导学生出英语节目。在这一活动中,让学生通过准备讲英语故事、唱英语歌曲或用英语朗诵、讲演等,给学生一个自我发挥的空间,鼓励他们勇于自我表现。记得在元旦联欢会上笔者首先带头演唱了“Red Rivel·Valley”,后来,在许多活动中学生也都喜欢唱英文歌曲。从简单的“Happy Birthda),To You”到“When 1 was Just A Little Girl”等许多歌,学生都会唱。
以上措施和活动的开展,为学生创造了学英语的条件,达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三、循序渐进。逐步过渡到“全英授课”
全英授课指教师用英语讲课,要做到全英授课需要有一个过程,当学生一开始学英语就要培养学生听英语的习惯,尽多地使用课堂用语。它建立在学生词汇量扩大和基础知识扩展的基础上,同时需要教师在听力上的训练与指导,这和上面提到的多方训练及听说训练是相辅相成的。
我们常说“well begin is half done.”一旦学生能听懂教师用英语讲的课,其耳朵就灵了,耳灵人聪,只要能听懂说也就不困难了,由听自然会带动说、读和写。
由于采取以上教学方法,笔者所教的学生整体水平高,在历次通考、会考及升学考试中,无论平均分还是高分率均十分优异。在全国的英语竞赛中也有多人次获奖。从以上的教学成绩中可以看出,在英语教学中注重语言的实用性,让语言问归生活,采取课内课外一条龙教学方式对提高学生英语水平是很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