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试谈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反思
【作者】 舒雪荣
【机构】 江西省乐平市第三中学
【摘要】【关键词】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专业成长最有效的途径是什么呢?我想:应该是反思。那么针对自已的物理学科要反思什么?怎样反思?反思的后续又该怎样?本文将就此结合自身实践谈些粗浅的看法。
什么是反思?
我们知道教师教学有三大特点:①教学情境的不确定性;②教学对象的复杂性和差异性;③教学决策的不可预见性(意味着教师工作要有创造性)和不可重复性。这就是意味着教师的工作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套用,因此教师必须要有应变能力,这也要靠教师自己的经验(经验的重要性)。经验从哪里来?教师的经验主要从实践中来,是教师在实践中的体验以及所思所想。
新课程中特别提出了四个关系和四个强调;一是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二是在对待教学关系上,强调帮助、引导;三是在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四是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强调合作。反思性教学的推行需要充分地反思师生关系、师师关系、自我和本我关系,教和学的关系,因此,反思也是新课改的必然需要。
教学反思的内容可以有很多,笔者有意识地对物理教育理念、课堂教学设计、课后回顾以及学生评价这四个层面进行了有益的实践和尝试,在具体的操作策略上分述如下。
(一)教学理念反思
物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提高物理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二)课堂模式反思
课堂教学设计首先要分析学生的心理、已具备的科学知识、相关的技能,这样设计才有可能更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对教学过程的课堂效果才更有可预见性。
怎样利用课程资源?课堂要实现目标需要哪些资源?课程目标与方面怎样架设桥梁才能更好地达成效果?怎样利用学生身边的资源培养其物理素养?可用学校及社区图书馆等拓展学生的视野,走向实际生活,从而来培养学生的物理素养。
(三)课后反思
每节课结束后,其实有许多值得教师回味的地方,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我常常从课堂的亮点和败笔两个角度去加以反思。
(四)亮点反思
总结精彩,发扬光大。教师每上一节课总有精彩之处,如:有时课堂气氛特别活跃;有时教师信手拈来,成功地运用了某种十分称心的教学方法;有时教师灵机一动,有了解决问题的妙想;有时教学效果超越了预先设计的目标,引起了学生异乎寻常的共鸣等等,这些都是授课者应该及时总结的内容。
通过理念反思,让我们在每上一堂课前明确教学方向——提高学生的物理科学素养。我们的教学是“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堂反思,让我学会了教学设计时如何让学生这个主体地课堂中展现得淋漓尽致。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不同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的物理素养得到更好的发展,从而更好的提高课堂效率。
通过教学反思,每个教学设计的优化方案在课后反思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实现了对教学设计的二次设计,有效地提高了教师在下一轮教学的后续发展潜力。
1、由于一堂课只有45分钟,反思的四块内容中,面面俱到操作不现实。因此,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针对各个章节的特点,有意识、有重点地突出2-3块内容比较好。
2、在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整理反思的过程中。往往会碰到许多困难,这时需要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老师也有必要有意识地加以指导。
3、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有时课堂气氛会比较闷,需要教师适当地指导学生、注重反思的层次性。教师可以设置有梯度的一系列问题,由浅入深,引导学生思考。
最后,我想说的是: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用心”教书育人,记录教育现象、思考教育问题、体会教育感受,只有不断反思,才能不断提高。让反思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