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提升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促进课堂高效
【作者】 石日平
【机构】 江西省乐平市第三中学
【摘要】【关键词】
近几年,新课程改革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活力,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新课标要求以人为本,将汉语言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起来,用人类文化去熏陶学生,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在具体操作中,如何激发学生兴趣,构建高效课堂呢?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一、博学多才,教法灵活
想要激发学生兴趣,构建高效课堂,如果仅限于做一个“传道、受业、解惑”的语文教师,那是远远不够的。无论是从学生的角度还是从教师自身的角度,都应不断充实自己。首先,教师要钻研教材,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不人云亦云;其次,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语文教师要有广泛的阅读空间;再次,要做与时俱进的教师,能够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增强语文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激发学生兴趣,构建高效课堂。此外,读课文的原著及有关专业的书籍,充分利用课内外知识帮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
二、转换角色。因势利导
教学观念的一种深刻的变革是:师生共学,教学相长。让学生有更多的读书思考的时间。语文课应致力于“导”,让学生始终保持新鲜感,保持思考状态,学得轻松愉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富有创新意识,设计形象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那种强烈的探索欲望,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这样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其次,高效课堂要求把学生当作教学活动的主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充足的学习思考空间,自由地探索知识和交流体验。学源于思,思源于疑。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唱主角,教师适时点拨,激疑寻趣。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中真正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
三、关注社会,开阔视野
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璞归真,应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此话不无道理,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而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语文教学。教学的生活化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四、和谐氛围,愉快教学
首先是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因为愉快教学强调教学是师生联袂演出,师生面临的是共同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只有双方携起手来,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密切合作,双方的积极性才能充分调动起来。韩愈曾说:“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如果师生在情感上不和谐,教师对学生不热爱,甚至见到学生就烦,学生对教师毫无感情,甚至见了老师如同老鼠见了猫,双方在思想上首先就不愉快,还谈什么愉快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相信学生都是求进步的,都是要学习,有强烈求知欲的,能够改正错误的。“如果学生喜欢听您的课,你就成功了一半”,在新的形势下,教师要注重情商的作用,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同他们结成亲密的朋友和学伴的关系。这样,学生才会以主动性的学习来激发你,带动你,促使你的教学渐入佳境。
其次是学生的发展要和谐,即知、能、情、美兼顾。仅仅知、能发挥好的学生,往往心理、情感、品德不太健全,自以为是,缺少合作精神和应有的责任感,课堂鲜活不起来;只有情、美素质高学生,因知、能不及,发现不了问题,课堂也鲜活不起来。因而,教师的教学引导要和谐发展,另外教师要起示范作用,努力提高自己的科学和人文素养,成为学生心目中全面和谐发展的一面旗帜。这样,学生就在和谐氛围中快乐地掌握知识,提高语文能力,成为知、能、情、美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五、调控节奏,渐入佳境
语文教师要善于把握住学生生理和运动的节奏,使教学节奏与之相适应。课堂上教师不仅要利用兴奋中心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要善于在疲劳波谷期设计精彩的提问,或举一些生动有趣的例子,加快节奏,形成教学小高潮,让学生兴奋起来,度过疲劳低谷,从而弥补生理心理的缺陷。教师的教学语言也应有节奏感,做到快慢适度,疏密相间,抑扬顿挫,起伏跌宕。心理学研究表明,“机关枪式”的语言,“大辩论式”的语言,会对学生大脑细胞产生超荷刺激,从而产生厌烦心理。还要按不同作品的基调调控教学语言的速度。内心情感变化平缓或感情色彩灰暗时,语速要减缓;内心情感强烈或感情鲜明时,语速就要加快。做到抑抑扬扬,有波有澜,有时慷慨陈词,像飞流直下的瀑布,有时娓娓道来,像涓涓而去的溪流,给人以无穷美感。这样才能吸引学生,激发兴趣,达到愉快教学的目的。
教师还要善于借助教学内容的节奏来调节整堂课的节奏。安排教学内容,掌控教学信息,调控教学速度,这些都应考虑学生的承受能力。在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适时调节教学节奏,详略得当,快慢适宜,这样才能渐人佳境,构建和谐高效课堂。